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潮阳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分享到:
潮阳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 2021-04-12 15:06
  • 来源: 潮阳区发展和改革局
  • 发布机构:潮阳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字体:    

  ──2021年3月21日在汕头市潮阳区

  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潮阳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杨桂青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作潮阳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区上下在区委的坚强领导和区人大的有力监督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汕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明显增多,生产需求持续回暖,就业民生较好保障,经济运行稳定恢复。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91.31亿元,增长1.8%(比去年同期,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98亿元,下降1.2%;第二产业增加值273.98亿元,增长3.2%;第三产业增加值185.35亿元,增长0.1%。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75亿元,增长0.34%;其中税收收入13.46亿元,下降1.8%,基本达到第四届人大常委会第41次会议通过的调整预期目标。

  (一)经济运行逐渐恢复,发展基础稳步提升

  经济企稳回升。地区生产总值从一季度下降8.5%逐步恢复至增长1.8%,持续回升10.3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比一季度回升15.1、11.1、7.4个百分点。企业信心回温。落实“真金白银”助企纾困措施,为帮助企业走出困境,我区迅速制定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若干措施,对规上企业实施复工复产奖励,协调解决企业困难和诉求,扶持阶段性降低4.3万用电户用电成本共6279.25万元。全年新增市场主体达12846户,其中新登记企业1900户。创新驱动能力增强。全区办理企业技术改造项目286项,计划投资49.49亿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新增销售收入56.34亿元。全年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8项,推荐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4家、省科学技术奖2项、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家。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7.54万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23.47万亩。完成粮食总产量16.49万吨,其中水稻总产量11.12万吨。全区共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建设项目23个,潮阳区丝苗米上榜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商贸服务功能逐步提升。东山生活广场、东凤广场、壹品购物广场、阳柳广场等综合商业中心消费畅旺。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24亿元。“千年古县”文旅形象深入人心,东西山风景区、莲花峰、大峰景区、灵山寺、古雪岩、耀明书院等重点景区旅游品质大幅提升,全区游客接待量稳步上升。

  (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兴产业初见雏形

  产业平台载体量质齐升。海门临港特色产业片区、金浦高新科技产业片区纳入全市八大重点产业平台正式挂牌,园区基础设施工作加快推进。潮阳区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超常规推进落成,至2020年底已有34家印染企业入驻,全区印染行业步入高效规范化发展轨道。制定潮阳区工业园升级改造三年计划,推进首批12个镇村工业园区升级改造。先进制造业稳健起步。中深塑、中天元新材料制造,广二轻现代化智能制造装备基地等产业项目落户我区,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领域成为我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重点。专业批发及物流服务业态兴起。三科农商城、汕头农产品电商批发商贸城启动建设,着力打造区域农产品商贸物流中心。电商产业快速发展。全区拥有1个淘宝镇,10个淘宝村,126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已建成云心传媒直播基地、茂兴电商内衣产业园等电商平台,共420家企业入驻阿里巴巴国际站。

  (三)强化投资支撑力度,城市能级全面提升

  投资精准有序推进。全区实现固定资产投资额406.97亿元。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275.59亿元,增长137.2%。房地产开发投资53.4亿元,增长66.4%;商品房竣工面积116.02万平方米,增长58.6%。2020年列入省、市重点项目44个,共完成投资121.47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15.84亿元的104.86%;其中6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5.8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26.75亿元的171.23%。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万达集团、三科集团、中深塑、中天元、汕头市文具协会等企业与我区签订项目合作框架协议,10个签约项目计划总投资达278.7亿元。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加快完善。汕湛、潮汕环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4.08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到14公里/百平方公里。国省道改造进度加快,国道324线潮阳红旗岭至梅花路段路面改造工程、省道234线潮阳关埠至西胪路段路面改造工程、国道324线潮阳路段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完成建设。“四好农村路”决胜攻坚,已实现农村公路砂土路全面清零。公共服务领域补短板项目加快推进。全区生活污水处理、练江流域进村入户源头截污、白求恩潮阳医院、人民医院整体改造、中医院异址新建等重点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全区供水直抄到户管网升级改造工程有序推进。

  (四)重点改革持续推进,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营商环境改革持续深化。商事登记改革再获突破,企业设立登记时间进一步压缩至0.5个工作日。全面启用汕头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形成“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严格落实。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逐步构建,全区“双公示”信用信息实现7个工作日内上网公开。“一门式一网式”模式改革深入推进,全区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89.31%,99.53%实现“最多跑一次”,89.8%实现“就近办”,行政许可事项“零到场”比率达96.83%。简政放权激发镇域经济活力。深化乡镇街道体制改革,完善基层治理体系,优化机构设置,推动力量下沉镇、街道。全面贯彻“放权强区”要求,承接好市下放行政职权434项,区调整由镇(街道)实施的区级行政职权共475项。

  (五)老区加快振兴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老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全区符合相对贫困人口退出指标10825户、38175人,退出率占比100%。增强老区“造血”功能,扶持建立一批种养生产基地和短、平、快乡镇企业,老区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补齐老区交通、能源、电信、教育、文化、饮水、卫生等基础设施短板,老区“五难”问题基本解决。乡村振兴交出新答卷。全区253个村(社区)、309个自然村基本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务,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美丽宜居村已竣工项目120个,在建161个,形成金灶镇桥陈村,海门镇新地村、坑尾村,和平镇和舖社区等一批代表性美丽乡村,以及海门镇“山海农耕”等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全区卫生户厕普及率达100%,卫生公厕累计达404个,达到一村一公厕要求。公共文体设施配套进一步完善,区文化馆、区图书馆计划新增分馆及服务点共50个,全区累计建成社会足球场57个。

  (六)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人民生活有效改善

  落实为贫困人员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政策,参保率100%。城乡居保缴费人数34.42万人,超额完成目标,提前完成城乡居保任务。全区在保特困供养对象2093人,全年支出特困供养金3098.68万元。2020年城镇新增就业60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8%。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工作,为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中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均衡发展,2020年完成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9.4万平方米,推进37所幼儿园园舍维修改造和教玩具设备购置。加快发热门诊(诊室)规范化建设,全区建设发热门诊3家、发热诊室11家,发挥好新冠肺炎疫情“哨点”作用。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家庭医生签约人数53.19万名,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92.02%,农村妇女宫颈癌免费检查结案率95.71%,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94.46%。村(社区)法律顾问共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3299人次,承办法律援助案件259件。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练江干支流水质全面达到地表水环境V类标准,海门湾桥闸国考断面有时达到IV类标准,练江污染整治取得良好成效。

  总的来看,当前潮阳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外经济形势愈加严峻复杂,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具体表现为:一是实体经济困难增多。受疫情影响,大量外贸型企业海外订单被取消,企业库存积压、销路不畅,面临重大生存考验。二是传统产业抗风险能力不足。疫情冲击下进一步暴露出我区产业规模偏小、质量效益不高、创新驱动能力不强等短板,经济抗压能力较弱。三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受国家支持复工复产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的后续影响,税收增长存在压力,同时我区“三保”支出、练江整治、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需求巨大,财政收支不平衡进一步加剧等等。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改革开放的内涵、条件、要求较以往有很大不同,机遇和挑战也深刻交织。做好2021年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切实落实省委“1+1+9”和市委“1146”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继续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以优异发展答卷迎接建党100周年。

  综合考虑国内外形势和我区实际情况,建议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以市下达为准)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

  农业总产值增长3.5%;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8.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0%;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0%;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

  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节能减排指标完成市下达的控制目标;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为完成上述目标,建议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构建扩大内需新基点

  增加有效投资。切实抓好稳投资各项措施,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投资力度,充分发挥有效投资的支撑作用。2021年我区列入省、市重点项目42个,计划总投资264.5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6.54亿元;其中列入省重点项目8个,计划总投资108.7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3.3亿元。要落实区领导挂钩和“周协调、月调度、季督查、年考核”等项目推进机制,大力推进公路、能源、水利、城市建设、环保、传统产业升级、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居民保障等重点项目建设。在坚决有效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力度,充分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PPP模式,保障基础设施投资高效、高质量落地。高度重视新增中央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各类资金申报工作,跟踪落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及新增中央投资项目资金申报进度,充分保障重大项目资金需求。拓宽消费市场。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立足扩大内需,畅通内循环,丰富教育、健康、养老、家政、文体、旅游等消费供给,大力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大力开拓省外市场,培育大型网络零售电商平台。精准聚焦农村消费市场,建设高品质步行街区和商业购物中心,释放农村消费潜力。有序发展商品住房市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库存工作。提升外贸外资竞争力。培育大型商贸龙头企业,提质升级一批外贸专业市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以轻工纺织、市场采购等领域为重点培育外贸新业态。争取国家、省、市在潮阳布局重大外资项目。

  (二)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优化“3+N”产业布局。着力打造潮阳海门临港特色产业片区、潮阳金浦高新科技产业片区、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三大产业平台,培育发展“N”个特色产业集聚区。着力引进建链、强链、补链、延链项目,重点发展时尚服装及印染配套、新材料、电子信息、创意文具及配套、环保产业、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等,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1+4”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传统优势产业。大力支持谷饶、和平、贵屿、铜盂发挥产业强镇优势,促进纺织服装、塑料制品、文具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区,促进产业集约化发展。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文旅产业、现代服务业等4个新兴支柱产业。聚力发展高端智能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促进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深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现代海洋渔业和海产品精深加工。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活化利用潮阳历史文化资源,做强“千年古县”文旅品牌。做优商贸物流业,着力培育物流龙头企业,培育建设专业批发市场,发展壮大电商、养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

  (三)推动关键改革新突破

  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继续推进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推动“数字政府”建设。着力补齐开办企业、建设许可、获得电力、获得信贷等营商环境短板。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解决多头多层重复执法问题。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深化投资融资体制改革、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深化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改革,完善重点产业片区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做好“放权强区”下放行政职权承接工作,确保相关市级行政职权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依法有序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健全工业用地供应体系。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盘活低效产业用地,提升土地资源保障能力。支持村镇工业集聚区连片升级改造。鼓励市场主体引进各类高端紧缺人才,完善人才工作。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进数据共享,培育发展数字经济。严肃查处各类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破除影响市场准入和制约市场竞争的障碍和隐性壁垒,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提振民营经济信心。强化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建立公平竞争、抽查、考核、公示制度。

  (四)形成区域发展新格局

  推进深圳和汕头深度协作。把握大湾区“溢出效应”和深圳“极点带动”效应,主动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发展大局,加大力度深化区域合作,集聚创新资源和高端产业资源。加速与大湾区交通互联。加快完善厦深铁路潮阳站站前广场及道路配套设施,加快潮阳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项目(汕南大道潮阳段)、和成公路、揭惠高速公路潮阳铜贵互通至省道237线连接线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建设高水平综合交通枢纽。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汇报,争取省、市支持我区拓展产业用地空间,结合省、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进一步增加我区建设用地规模。抓住省振兴发展革命老区机遇,积极争取上级向我区倾斜重大产业项目。加快潮阳海门临港特色产业片区、潮阳金浦高新科技产业片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加大产业平台招商优惠政策宣传,吸引大湾区优质产业合作项目入驻。

  (五)争创城乡协调新成效

  坚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信息化水平。持续改善农村交通、水利、环保、医疗卫生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四好农村路”的建设投入,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持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切实推动“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三年大行动计划、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深入开展农村“厕所革命”。推动革命老区建设。用好用足老区苏区政策,争取资金支持缓解财政收支缺口,加强老区交通、水利、生态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提高老区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按照产业发展强镇、城乡融合发展镇、农业重点镇发展定位,差异化推进镇街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形成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建设城市高品质景观生态。继续抢抓举办第三届亚青会的契机,升级改造城市门户、市政设施、景观节点,加快完成正在推进的市政道路改造和国省道、城市主干道、万里碧道品质提升工程。开展市容“六乱”专项整治行动、交通秩序整治“百日行动”,持续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六)筑牢民生安全新基石

  推动教育均衡提质。深化教育改革,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扩大公办、普惠性幼儿园规模,建立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加快推进老区中小学校改造项目建设,提升中小学校办学品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动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规范民办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组建潮阳一中等4个教育集团,实行集团化办学,优化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现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健康潮阳行动。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加快完成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白求恩潮阳医院等医院改造、新建项目,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强化疫情救治、应急物资、医疗资源“三个保障”,着力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提升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医疗资源下沉一体化试点,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构建普惠性文化体系。加强亚青会综合开发和深度利用,加快完善乡镇、村(社区)和体育公园等基层体育设施。加快推进东山、西山风景区建设。做好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和修缮工作,做好对下底提督府、涵元宝塔、王氏祠堂3处文物保护单位和棉城三园的修缮。继续保护、传承、弘扬以“三瑰宝”为主要代表的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推进各非遗项目传承基地的建设工作。深入推进潮汕文化(潮阳)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和潮阳全域旅游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工作。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关注消费价格变化,严惩哄抬物价行为,稳定市场价格秩序。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消防、道路公共交通安全等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保障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全区环境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风险防控意识。深化双拥共建,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着力开展妇女权益保障工作,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

  做好2021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区委全体(扩大)会议精神,锐意进取、砥砺奋进,推动潮阳振兴发展,建设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文明的汕头西翼现代化新城区,为汕头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贡献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潮阳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