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潮阳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分享到:
潮阳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 2022-04-18 14:53
  • 来源: 汕头市潮阳区发展和改革局
  • 发布机构:汕头市潮阳区发展和改革局
  • 【字体:    

  ──2022年3月24日在汕头市潮阳区

  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潮阳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杨桂青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作潮阳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全区上下在区委的坚强领导和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把握政策取向,抢抓政策机遇,主动作为、狠抓落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坚定不移走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29.32亿元,增长5.8%(比去年同期,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32亿元,增长0.6%;第二产业增加值305.05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191.95亿元,增长7.2%,三次产业结构为6.1:57.6:36.3。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44亿元,下降1.7%;其中税收收入13.54亿元,增长0.6%。

  (一)  经济运行稳固向好

  农业生产保持平稳。我区积极应对旱情不利影响,抓早抓好春耕生产工作,粮食生产加快向规模化发展,生猪产能逐渐向好,水产品供应充足,渔业生产保持平稳,“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初见成效。全区粮食播种面积37.44万亩,产量16.14万吨。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58.29亿元,增长3.2%。

  工业生产恢复态势良好。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54.88亿元,增长6.0%;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1.44亿元,增长8.1%。传统支柱产业中,纺织服装业实现总产值464.98亿元,增长4.8%;塑料制品业实现总产值123.83亿元,增长0.2%。工业用电量26.53亿千瓦时,增长19.9%。

  促项目稳投资工作持续发力。用好总指挥部全体会议、办公室工作例会、专项指挥部协调3个层次齐抓项目的工作机制,聚焦“落地、开工、投产、储备”,建立全区重点项目“储备、前期、在建”三个库,实行续建项目、新开工项目“挂图作战”,力促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额298.71亿元。列入省、市42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3.65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9.29%;其中,6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7.52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28%,已有26个重点项目竣工。全区分三个季度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参与活动项目共38个、总投资额达153.39亿元。积极申报上级债券资金,全年共获得专项债资金14.55亿元。

  (二)  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动力增强。主动对接融入市“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赋智赋能纺织服装传统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天浩锦纶4万吨功能性锦纶高分子材料项目、广东荣昌全自动纺纱项目建设。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组织汕头市茂兴5G内衣产业链协同示范项目、金叶5G工业互联网应用项目、丰利达制板工业互联网应用项目等申报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项目。分步实施推进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工作,谋划推动金浦街道、贵屿镇“工改工”示范项目。用好用足老区苏区振兴发展政策措施,抓住汕头临港大型工业园建设的重大机遇,争取资金6000多万元投入海门片区、金浦片区、贵屿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步伐加快,与粤港国际投资、新加坡丰树、TCL、深圳信利康、深圳科力远、正威等集团公司的产业合作项目正在推进洽谈中。

  创新驱动能力持续强化。全区新增商标注册8729件,新增授权专利2495件。支持企业参与标准化活动,广东蕾琪化妆品有限公司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全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4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9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3家。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全年办理技术改造备案项目共92项,计划总投资26.11亿元,推荐106家企业共109个项目申请设备事后奖励。

  (三)  重点战略红利加快释放

  强化规划引领作用。组织实施《汕头市潮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重点专项规划,区域合作和协调发展深入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计划总投资20亿元的粤东三科农产品物流园和总投资3.2亿元的中深塑现代化高科技产业园等深汕协作项目分别落户金浦、海门重点产业片区,为深入推进深汕协作注入强心针。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化“放管服”改革。按照“应进必进”原则,现有30个单位、942项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区政务服务大厅。严格落实“一门式一网式”的工作要求,“一窗受理率”达98.9%。政府服务事项99%以上实现最多跑一次。深入推进放权强镇,475项区(县)级行政职权全部下放到镇(街道)实施。企业设立压缩至0.5个工作日,为全区新设立企业提供一次免费刻制公章服务。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12985户,其中企业1965家,个体户升级为企业164家。促进惠企暖企政策效应全面释放,充分发挥潮阳区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作用,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全年共有17家企业获得贷款3636万元。严格落实普惠性减税政策,全年共有小规模纳税人14048户,享受减免增值税4426.06万元;小型微利企业2397户,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11396.14万元。全力支持潮阳企业发展,组织动员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美博会等展会,帮助企业抢订单、保市场。

  主动融入“双循环”格局。全力促消费稳外贸,贯彻落实市十大消费提升行动方案,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7.59亿元,增长5.0%。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52.78亿元,增长8.2%;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1.6亿元,增长4.2%。商品房销售面积66.92万平方米。积极打造“千年古县”旅游文化经济圈,全年主要景区共接待游客55.3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613.6万元。积极做好服务外贸发展工作,支持企业通过“宝奥城”试点平台开展市场采购业务。累计全区共有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企业544家,年度新增(变更)备案63家。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8.97亿美元,增长2.2%;其中出口总额8.2亿美元,增长2.7%,进口总额0.77亿美元,下降2.5%。

  (四)  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有效提升

  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路网建设持续优化,汕湛高速公路金浦和平连接线、海门滨海大道园区段、环市东路(南段)提升改造等新建项目完工投入使用。潮惠高速公路谷饶连接线全线建成通车。陈南新线贵屿新建段已基本完成。汕南大道(潮阳段)、厦深铁路潮阳站站前广场配套项目加快建设。建设“四好农村路”47.78公里,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

  城乡环境更加生态宜居。北闸平交口、新兴广场、东山公园、东山西山“千年古县”核心风景区以及贵屿七星墩、金浦梅花湿地公园、和平大桥段滨河景观工程、金灶镇省级新农村示范片等一批城市品质提升工程相继建成。潮关污水处理厂、城区、和平、铜盂、贵屿等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工程投入使用。持续开展“散乱污”场所清理整治工作,全年共完成清理整治“散乱污”场所114处。练江流域二三级支流、入河(海)排污口等整治行动持续推进,海门湾桥闸国考断面达到IV类标准,练江污染整治取得良好成效,入选2021年“广东十大美丽河湖”。全区310个自然村已完成“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建设,累计敷设管网4256公里、实施入户改造约31万户。

  乡村振兴战略有力实施。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以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潮阳区粮丰、顺杰、锦沣被评为2021年广东丝苗米品牌示范基地,园内丝苗米注册商标11个,培育粮丰牌系列大米品牌20个,名牌产品1个,园区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2.05亿元。潮阳区特色水果产业园、潮阳区优质蔬菜产业园已列入第二批汕头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2021年度建设“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共11个,总投资1130.32万元。167个美丽乡村、省定贫困村新农村建设项目和12个乡村风貌提升试点村项目、乡村振兴海门示范片加快推进。持续深入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和村庄清洁行动,全区100%乡村建成干净整洁村。

  (五)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公共服务基础进一步夯实。三洲榕南干渠抗旱应急引水工程仅用二个多月的时间完成建设,年底引水成功,补足“两潮”供水缺口。人民医院院区整体改造项目基本完工,中医院异地新建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6.4%,潮阳区粮食储备仓库新建项目进展顺利,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5%。潮阳区残疾人康复中心挂牌成立,全区启动百场义医义诊、千名妇女公益健康体检活动。教育“双减”政策有效落实。基层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区文化馆在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中评为二级馆,加大资金投入推动13个镇街文化站和25个基础薄弱村居的文化设施建设。非遗传承保护有序开展,今年新增“潮汕古建筑大木结构营造技艺”等区级项目12个。潮汕文化(潮阳)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扎实推进,潮阳区被命名为2021-2023年度“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潮阳笛套音乐)之乡”,棉北街道平北社区被命名为2021-2023年度“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潮阳英歌舞)之乡”。

  民生保障持续增强。就业创业服务取得成效,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1%。建设潮阳区茂兴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和潮阳区微谷电商创业孵化基地,扶持55家企业成功创业。深入实施“粤菜师傅(潮菜)”“南粤家政”“广东技工”三项工程,全区组织各类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7456人次。落实就业创业补贴,共审批发放就业专项资金1392.18万元,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5笔共2120万元,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补贴免申发放政策,共有1917家企业受惠,涉及金额145.5万元。扎实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全年完成35.1万人社保征缴工作,超额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启动首批6个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全年完成改造既有住宅增设电梯19个梯口。

  严防死守安全发展底线。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线,累计完成超过280万剂次疫苗接种。坚持“限电不拉闸”,科学安排企业有序用电,实现企业“错峰不减产”。开展交通秩序整治“百日行动”和农村涉土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扫黑除恶工作扎实推进。持续加强食品安全、药品医疗器械特种设备安全、产品质量安全、工程质量安全等领域监管。抓好消防、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消防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全年未发生亡人火灾和有影响的火灾事故。

  总的来看,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但受疫情和国际国内复杂形势影响,运行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随着练江流域综合整治、汕湛高速、潮汕环线、印染园区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完工或收尾,全区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大幅减少,在库投资项目数量不足,固定资产投资缺乏有力支撑。在历年来累积高基数效应叠加作用下,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全年下降26.6%,与市基本持平。二是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企业规模较小,创新动力不强,受疫情、融资、用工、物流、能源等诸多因素制约,抗风险能力不足,生存较为艰难。“三新两特一大”产业优质项目匮乏,建设资金不足、用地指标紧缺、征地拆迁矛盾突出、前期工作缓慢等问题仍然存在。三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税收、土地出让等收入有限,刚性支出持续增长,财政供养负担沉重,基础设施建设及项目配套资金难以筹措。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落实区第五次党代会各项工作部署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们适应新阶段、抢抓新机遇、厚植新优势、开创新局面的关键一年。我们要抢抓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窗口期、战略性机遇期,聚焦产业转型、工业发展等重点问题,推动潮阳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结合区“十四五”规划目标,根据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在综合平衡基础上,兼顾需要和可能,提出2022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以市下达为准)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

  ——工业总产值增长8.0%;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9.0%;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0%;

  ——农业总产值增长3.5%;

  ——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5.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0%;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1%;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0%;

  ——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节能减排指标完成市下达的控制目标;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围绕完成上述目标,建议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构建支撑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紧紧围绕实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要求和“三新两特一大”产业格局,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三新”产业,培育壮大百亿元级纺织服装优势产业集群,打造传统优势产业创新示范区。推进潮阳和平15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争取引进风电装备等新能源产业项目。推进广东中深塑海门科技产业园、中天元外加剂生产研究基地等项目建设,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紧抓市推进临港大型工业园开发建设的重要机遇,利用深圳汕头深度协作等有利契机,主动出击、精准招商,大力引进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壮大潮阳区纺织服装传统优势产业,全力推动汕头国际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全球纺织品采购中心、粤东纺织服装供应链集散中心和智慧仓储分拨中心、纺织服装工业园等项目建设,打造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推进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打响“潮阳丝苗米”特色农产品品牌和农产品集体商标,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粤东三科农产品物流园、汕头农产品电商批发商贸城等综合型物流园区建设,促进潮阳现代物流产业园项目落户,打造汕头西部商贸物流中心。

  二是活力创新谋发展。不断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培育力度,鼓励引导企业提升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助推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竞争力。引导上规模有实力的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或到“新三板”“华侨板”等区域性股权融资平台挂牌,加快推动广东蕾琪化妆品有限公司上市步伐。推动企业上规上限,重点关注“小升规”企业培育库,加强跟踪服务。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切实解决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想方设法为企业在用工、用地、融资及供水、供电、供气等方面提供优惠便利,降低企业综合成本。发挥信贷风险补偿资金作用,通过政府搭台,发挥银企合作关系,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潮阳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严格落实普惠性减税政策,保证各项税收优惠落到实处。

  三是大力打造产业发展平台。按照空间集中、土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加快打造潮阳海门临港特色产业片区、潮阳金浦高新科技产业片区、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三大重点产业平台,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建立辐射谷饶、贵屿、铜盂的汕头国际纺织服装产业基地,推进练江片区纺织服装产业组团式发展。大力推进2022年度土地征收成片开发和海门、金浦、和平、铜盂、谷饶、贵屿等镇(街道)45宗“工改工”、村镇工业集聚区用地升级改造,完善产业园区(集聚区)道路和水电气路配套,为产业项目落地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开展潮阳区临港特色产业片区配套基础设施项目、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提质升级建设项目、海门产业园区提质升级项目、金浦高新产业园区提质升级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多渠道筹集专项债等建设资金。加快推进金浦街道、贵屿镇“工改工”示范项目,布局具有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一是做好“侨”文章。发挥侨乡资源优势,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发展战略,深化与海内外潮人团体、商会的联系,推动潮阳地工产品开拓海外市场,贯彻落实《汕头市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方案》,鼓励乡贤回乡投资兴业。

  二是促进服务外贸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外经贸发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支持企业复工复产20条等扶持政策,组织外贸企业申报各类扶持政策资金,助力外贸企业加快发展。做好服务贸易新业态相关工作,指导外贸企业依托“宝奥城”试点平台开展市场采购业务,动员企业参加进博会、美博会、孕婴童产品博览会、中国品牌日展示会等各类展会,大力支持全市首个5G传媒直播基地汕头市云心传媒直播基地运营,引导企业做好跨境电商和市场采购贸易等外贸新业态发展。

  三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要素标准化、管理动态化。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时限。围绕“一件事主体服务”,优化提升开办企业服务专区、不动产专区、工程建设服务专区和综合窗口办件服务。贯彻落实降成本优环境政策措施,持续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经营成本。贯彻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坚决执行“双公示”制度,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和查询应用,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三)完善城市功能打造现代化新城区

  一是切实抓好有效投资。加大投资力度,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2022年我区列入省、市重点项目24个,计划总投资29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3.39亿元,要落实区领导挂钩和“周协调、月调度、季督查、年考核”等项目推进机制。高度重视新增中央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专项资金申报工作,重点抓好已列入2022年第一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5个项目计划总投资40.3亿元,其中债券资金11.8亿元重大项目建设,跟踪落实第二批债券资金项目申报工作,保障重大项目资金需求。

  二是构建综合交通体系。积极融入汕头打造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格局,配合推进汕汕铁路、汕南大道、牛田洋快速通道、西部加密线、京灶大桥潮阳段等项目建设,推进国道、省道改造工程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促进新华西路老旧小区配套道路改造项目实施,开展海门港疏港铁路前期研究工作,持续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大力推进潮阳港、海门中心渔港一体化规划建设,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参与港区建设,强化港口服务和支撑发展能力。

  三是多措并举促进“内循环”。结合我区“千年古县”文化品牌和旅游发展实际,打造多元化、多业态消费体系。学习珠三角地区发展夜间经济模式,借助协会平台和品牌效应,活跃夜间消费市场。推动专业批发、农产品冷链物流等商贸物流项目建设,打造粤东西部地区物流枢纽中心。整合资源做好农村电商,加大电商人才培训,推动全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发展,扩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村消费。扩大汽车消费、住房消费和体育消费,提倡绿色消费,释放消费潜力。

  (四)建设美丽宜居绿色生态新潮阳

  一是打造优美生态环境。举一反三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加强生态文明保护,巩固提升练江治理成效。推进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提升在线巡检管理监测水平。全面压实“河长制”“湖长制”职责,建立健全练江干支流水域长效管理机制。严格抓好节能降耗,坚决管控“两高”项目,淘汰落后产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巩固基本农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推进万里碧道建设,推进创建海绵城市,提高我区应急防洪排涝能力。

  二是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工作,推进燃气管道建设及燃气安全整治,完善社区体育公园配套,加快推进供水直抄到户管网升级改造建设工程,提升供水保障能力。有序开展非遗传承保护,切实推进潮汕文化(潮阳)生态保护实验区、潮阳“三园”、涵元塔历史文物修缮等文化保护工作,加强英歌舞、剪纸、笛套音乐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开发。以莲花峰风景区成功入选第三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为契机,整合海门镇滨海田园风光,推进旅游空间布局、文化内涵和景观建设进一步优化提升。

  三是着力提升乡村环境。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厕所革命”“三清三拆三整治”等工作成效,进一步完善雨污分流工程,高质量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打造乡村振兴海门镇示范片,积极推进汕头市潮阳区榕江片区美丽乡村风貌带建设项目,以点带面推动乡村风貌提升。挖掘、传承、保护小北山革命历史,打造以金灶镇桥陈村、桥前村为主体村的“红色侨乡”特色精品线。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谋划创建第三批美丽宜居村。

  (五)不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一是做实稳岗就业促增收。持续开展就业帮扶。统筹抓好重点群体就业,丰富招聘会形式渠道,为企业和劳动者牵线搭桥。利用就业服务平台对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未就业毕业大学生等群体建立实名制清单,强化跟踪服务,精准实施帮扶。扩大参保覆盖面,以城乡居民养老社会保险为重点,按照“应纳尽纳、应保尽保”的原则,进一步扩大养老覆盖面。抓维权促维稳,完善劳动监察工作制度,强化劳动仲裁调解职能,进一步建设和谐劳动关系。

  二是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持续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支持妇女儿童权利保障、公益慈善等事业发展。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新时代双拥工作水平。加大教育扶持力度,扩大公办、普惠性幼儿园规模,完善民办教育发展水平和结构,落实“双减”“五项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菜篮子”农产品稳价保供机制。做好传染病防治保护工作,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建设。推进中医院异地新建、白求恩潮阳医院、大峰医院一期改扩建项目及一批特色专科医院建设,支持区大峰医院争创“三甲”医院。扎实做好住房保障租赁补贴工作,保障困难家庭需求,加大公租房保障政策的宣传力度,逐步解决城镇群众住房困难的问题。

  三是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加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实施乡村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提升行动。持续开展摩电交通安全整治专项行动,全力维护道路交通安全和秩序。加快建设全区环境应急救援体系,全面提高森林火灾防控能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加强高标准粮仓建设和管理,筑牢粮食安全责任。强化消防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遏制火灾、生产安全事故,打造平安和谐潮阳。强化国家安全意识,深化重点行业领域“打非治违”和专项治理。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潮阳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