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潮阳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分享到:
潮阳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 2023-04-07 09:52
  • 来源: 潮阳区发展和改革局
  • 发布机构:潮阳区发展和改革局
  • 【字体:    

  ──2023年3月23日在汕头市潮阳区

  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潮阳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黄厚杰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作潮阳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全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悟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住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认真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全面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区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运行,奋力推动新时代潮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34.77亿元,下降0.9%(比去年同期,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301.82亿元,下降3.7%;第三产业增加值197.95亿元,增长2.2%。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31亿元,下降11.6%;其中税收收入9.01亿元,下降33.5%。

  (一)坚持“稳中求进”,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统筹推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农业生产保持稳健增长,2022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2.76亿元,增长6.0%,其中农业产值33.86亿元、渔业产值21.73亿元、牧业产值4.58亿元、林业产值0.12亿元、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2.48亿元。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深入推进,发展韧性进一步增强,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71.6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4.65亿元。支柱产业中,纺织服装业创产值386.39亿元、塑料制品业创产值111.59亿元、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创产值35.67亿元。实现建筑业总产值99.07亿元。社会用电量49.09亿千瓦时,工业用电量24.74亿千瓦时。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科学优化调整防疫措施,制定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工业企业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的工作方案,指引企业有序恢复正常生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出台《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暴发生活必需品保供应急工作预案》,建立全区67家生活物资保供点(储备点)、6个区级生活物资分拨中心、26个镇级分拨中心、1131个物资供应点,确保日常物资稳定流通供应。

  狠抓项目建设,强化投资拉动。充分发挥区“稳投资”工作专班和区重大项目建设总指挥部统筹协调作用,抓项目促投资,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额总量列全市各区(县)第一位。2022年全区列入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共24个,年度累计完成投资85.36亿元,其中,3个省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9.26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13.2%。重点能源项目方面,广东华电丰盛汕头电厂“上大压小”新建项目顺利推进,项目计划总投资67.2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9.01亿元,1号机组已点火试运行;华能汕头电厂搬迁(海门电厂5、6号机组新建)工程项目总投资约60亿元,目前已完成场地平整。重点交通工程方面,汕南大道潮阳段一期、厦深铁路潮阳站站前广场工程按期实施。重点水利工程方面,榕江关埠引水工程潮阳段已于11月完成主体建设;潮阳区供水直抄到户管网升级改造建设工程总投资约21.8亿元,首期推进的6个工程进度均达到75%以上,其中2个已完工或收尾,二期项目前期工作正加快推进。重点产业项目方面,粤东三科农产品物流园已进入全面开发建设阶段,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天浩锦纶年产4万吨功能性锦纶高分子新材料新建项目、广东中深塑海门科技产业园项目(一期)顺利推进。重点民生保障工程方面,潮阳区中医院异址新建项目、人民医院门诊楼建设及感染科住院部升级改造工程、谷饶镇上堡居委上八经联社农民公寓已基本完工。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项目谋划储备,2022年上级转贷我区新增专项债券资金涉及13个项目共11.5亿元,申报2023年专项债券项目已有22个通过审核,目前已下达提前批资金8.2亿元。

  市场活力和消费需求加快恢复。2022年全区新登记市场主体14750家,增长8.64%,其中企业2134家,增长6.65%,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1户。企业上规上限培育工作成效显著,全区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1家,新增限上批发贸易单位10家,零售贸易单位9家,住宿餐饮单位8家。全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96亿元,限额以上零售业商品销售额12.87亿元、增长16.3%,限额以上批发业商品销售额45.61亿元,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1.69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57.99万平方米。多措并举促进餐饮、旅游、交通运输等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全区阶段性缓缴失业保险费和工伤保险费政策受理企业申请524户,参与“2022汕头欢乐购”消费券等系列促消费活动商户100余家,行政事业单位落实减免租金政策受惠租户共31户。设立潮阳区首贷服务中心,积极开展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首贷拓展专项行动。提升股权融资服务能力,办理股权出质登记47宗。

  (二)突出“转型升级”,产业发展持续优化

  加快培育“万亩千亿”产业平台。整合优化“三园区一基地”产业园区发展空间,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潮阳海门临港特色产业片区、潮阳金浦高新科技产业片区以及汕头国际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汕头国际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引进总投资10.5亿元都市智谷汕头产业园项目、总投资67亿元的信利康汕头智慧园项目,已启动全球纺织品采购中心前期工作。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加快推进集中拆解楼整改升级、“工改工”厂房建设,2022年引进总投资4.1亿元的TCL循环经济产业创新基地项目。海门临港特色产业片区纺织印染、新材料产业集聚成势,42家印染入园企业已试产、投产,广东中深塑海门科技产业园项目主体建筑已封顶。金浦高新科技产业片区配套设施项目一期已启动建设,粤东三科、广二轻智能设备、正迪沥青等投资项目已相继落户。

  以数字经济增强产业创新动能。推进5G商用和网络共建共享,全区已建成5G基站1511座。190家规上工业企业加快实施数字化转型,茂兴电商“汕头·潮阳内衣家居服绿色智慧集群发展项目”被纳入省工信厅2022年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培育库。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力提升,18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35家企业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12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1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全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45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9家。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2022年新增技术改造登记备案项目35项,计划总投资14.79亿元,其中设备及技术投资11.91亿元。推荐106家企业共109个项目申请设备事后奖励,28家企业33个项目申报2023年省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企业技术改造资金项目,3家企业3个项目申报2023年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

  深入实施质量强区战略。广东卫康有害生物防制有限公司、汕头市绿色动力再生能源有限公司荣获第五届汕头市政府质量奖。支持企业参与标准化活动,有2家企业参与制定3项国家标准,广东旭阳学郡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申报广东省家政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成为我区首个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优化知识产权促进服务,全区新增授权专利2852件,累计专利授权量14252件;新增商标注册量6351件,累计有效商标59760件。新增集体商标5件,全区现有19件集体商标,总量居全市第一。

  (三)聚焦“惠企便民”,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区对标对表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对开办企业、不动产登记、办理建筑许可、水电气、政务服务等重点事项加强流程改进、加强部门协作、加强人员培训,开办企业六个环节实现一窗受理、0.5天内办结,商事主体登记自助办理系统可实现“秒批”,二手房交易实现3小时完成办理,工程建设服务专区推行“电水气”报装申请“一张表单”服务模式,工程建设咨询导办进一步优化。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推出“1+2+N”便民暖企措施,开放1个“24小时自助服务区”,增设工程建设项目和不动产交易项目2项业务周六对外服务,为群众、企业提供N项免费服务。贯彻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开展重点企业服务活动,加强惠企政策宣传解读,高效运作政企“直通车”工作机制,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加强金融护航实体经济,区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工改工”贷款6831.02万元。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打造2022年度汕头市基层党建特色品牌——“党旗红 税务蓝”,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组织动员91家企业共134个展位参加线上广交会展会,出口信用保险标准调整的政策红利辐射外贸企业136家。

  政务服务加快数字化转型。全区纳入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共1607项。依申请类事项1055项,最多跑一次占比99.71%。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可办率99.2%,全程网办率98.72%,时限压减率95.7%,平均跑动次数为0.0016。推进“秒批秒报”改革工作,已梳理、确认本区“秒报”事项11项,“秒批秒报”事项68项。积极探索 “一件事一次办”主题集成服务改革,推出五个“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目录清单。创建“潮e办”纳税服务品牌,推出便民惠企十项举措。

  以“侨”为桥,打好“侨”牌。依托文光街道侨史展厅,和平镇下寨社区、铜盂镇胜前社区2个“最美侨村”,金灶镇桥陈、桥前村“红色侨乡”特色精品线,展现本土侨胞、港澳同胞艰苦拼搏、报效桑梓的动人事迹,进一步激发旅外乡亲爱国爱乡情怀,讲好侨的故事。打造侨界人才引进窗口,利用快通智能科创园“南粤侨创基地”平台,为侨资侨企、侨界创业青年提供商业活动办公设施和创业服务,以“为侨、护侨、聚侨”为服务理念鼓励支持更多侨界人士、海归代表投身潮阳建设。

  (四)  推进“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加快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全区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7.44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37.14万吨,其中水稻播种面积23.70万亩,产量10.89万吨,超额完成种植任务。生猪全年出栏17.41万头,年末存栏6.79万头。成立汕头市潮阳区土特产协会,积极谋划推进地理标志商标申报工作,打造潮阳特色农产品品牌。潮阳区丝苗米产业园建设成效显著,扩容提质项目已成功申报2023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计划总投资2.06亿元。潮阳区特色水果产业园、潮阳区优质蔬菜产业园2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建设接续开展,已申报创建3个水产养殖示范区。集聚各类资源优势,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产业链,榕江片区美丽乡村风貌带、练江片区乡村振兴示范带、山海农耕——乡村振兴海门示范带3条示范带建设相继启动。乡村旅游人气旺,乡村振兴海门镇示范片旅游精品线路成为热门打卡点,多次获各级媒体报道。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区推进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项目26个,总投资约9353万元。加大力度改造农村配电网,推进配电网3.0建设,提高城乡供电服务均等化水平。310个自然村“源头截污、雨污分流”建设工程已基本完成,共敷设管网约4484公里,入户改造约31万户。全区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污泥处置中心、城乡垃圾收集转运体系充分发挥效能,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水平持续提升。

  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积极推进全区“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宜居村建设和12个乡村风貌提升试点村(社区)项目。练江流域综合整治历经3年艰苦奋战,海门湾桥闸国考断面水质历史首次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实现了重大转折性变化,成功获评2021年“广东省十大美丽河湖”。全区已建成万里碧道49公里,七星墩华美社区湿地公园、金浦梅花湿地公园水清岸绿,呈现出生态宜居的乡村图景。

  (五)致力“民生提档”,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稳就业举措持续发力。搭建就业供需对接平台,举办为期4个月的网络招聘会,服务企业超600家,提供岗位1.1万个次,服务求职人员2.16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415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7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3.5%以内。加强就业见习基地和孵化基地载体建设,新增见习基地6个,已创建5个就业创业孵化基地,扶持96家企业成功创业,促进675人就业。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7517人次,其中“粤菜师傅”培训474人次,“南粤家政”培训4855人次,电商类培训836人次,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539人次,其他职业技能培训813人次。

  民生保障安全网不断织密扎牢。推动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全区竣工(完工)校舍建设维修改造项目91个,工程总投资2834.6万元,维修改造校舍4.55万平方米。切实提升幼儿教育质量,43所幼儿园通过规范化幼儿园评估验收,广东省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建设工作持续推进。落实2022年度33户危房改造任务,其中拆除重建15户、加固修缮18户。潮阳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48.3万人,惠及全区居民的民生救助保险政策正式启动,区财政出资为全区188万人口统一购买民生救助保险。实施医养结合与失能老年人评估指导项目,潮阳呼援中心启动服务,为全区首批60周岁以上特困供养人员开展长者呼援服务,实现养老服务需求和供给精准对接。积极落实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严格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管理,为10858名适龄初一女生免费接种国产双价HPV疫苗,提前完成民生实事任务。

  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全区实现273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建成大型公共体育场馆2个、社会足球场59个、篮球场450个、健身广场340个、健身路径200多条,形成区、镇、村三级体育设施网络。积极开展书画笔会、剪纸展演、送书下乡、潮剧进农村、戏曲进校园等文化活动18场。切实推进潮汕文化(潮阳)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大峰信俗”成功入选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蔡楚生故居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十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海门古建筑彩绘沥粉技艺等8个非遗项目列入汕头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和本地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冲击,全区上下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和众志成城的努力,全力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夯实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同时,一些矛盾和问题仍需要关注。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全年部分主要经济指标未能完成预期目标,投资意愿不强、内需拉动不旺、对外贸易波动等困难挑战亟待解决。二是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增多,资源、技术、市场等竞争全面加剧,原材料供应、用工、信贷资金等制约因素仍然存在,疫情防控措施调整后的新问题需要提早预见和主动应变。三是产业发展新动能不强。一批本土企业的成长,带动了我区纺织服装、塑料制品、建筑安装、纸品文具、机械制造等产业的兴起,但整体上看,我区传统产业空间较为分散,工业用地产出效益偏低,新兴产业链尚在培育,还需要继续引进投资大、具有带动效应的龙头产业项目和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项目。四是财政负担加重,受经济下行、减税降费、疫情防控等因素影响,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保障投入存在短板。

  二、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是贯彻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和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启动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潮阳区要准确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省、市经济工作部署要求,认真学习领会“六个统筹”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把握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叠加发力的有利时机,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全区经济运行总体回升、向上向好。全区上下要认真贯彻落实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围绕市赋予潮阳打造传统产业创新示范区的新定位、新要求,主动融入市“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布局,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要贯彻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围绕经济发展和民生需求,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促进恢复和扩大消费,推动补短板重大项目建设,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新潮阳。202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0%;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0%;

  ——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8.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0%;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0%;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0%;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节能减排指标完成市下达的控制目标。

  围绕完成上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以赴稳住经济增长

  一是加强经济运行管理。准确把握2023年经济工作部署要求,敢担当,善作为,察实情,创造性抓好贯彻落实,努力实现全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积极推进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发挥好经济运行调度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加强经济运行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抓好经济发展各项工作。建立重点关注企业名录库,开展重点服务企业活动,指引企业用好政策“工具箱”,助力企业稳产增产,巩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增长支撑点。保障粮食安全和能源供应,加快配备建设全区粮食储备仓库大米加工厂,推动华电丰盛汕头电厂一期项目安全投产运行,有序推进华能海门电厂5、6号机组新建工程,广东华电汕头电厂二期项目建设。

  二是努力扩大有效投资。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大制造业投资支持力度,形成储备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循环。贯彻落实“三年工程瞄准两年干”决策部署,围绕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发展预期目标,加快推进100个新开工重大项目建设。紧抓国家稳增长政策“窗口期”,用足用好专项债资金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做好2023年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申报工作,抓紧推进项目开工,加快已发行债券资金支出进度。继续围绕专项债券九大领域,以及新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消费、重大产业、交通、重大涉侨等领域,谋划更多优质项目,争取纳入国家、省重点项目“盘子”。强化土地要素保障,有序推进汕头国际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关埠镇田东物流仓储用地、铜盂镇胜前居住用地等项目的土地征收成片开发工作。

  三是多措并举助企攀高做强。贯彻落实省、市重点企业服务活动工作部署,加强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共用,确保把即将达到入库标准或具有成长潜力的企业,分行业、全覆盖纳入培育计划;加强跟踪服务,关注已纳入培育库企业经营情况,采取措施服务支持企业做强做大。进一步发动企业参与广交会、进博会、粤澳名优商品展览会、广州国际孕婴童产品博览会等各类重点展会,落实专人跟进服务,助力企业抢抓订单,拓展国内国际市场。

  (二)坚定不移抓好产业升级

  一是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切实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生命线,发挥“一把手”招商的关键性作用,制定全年外出招商活动计划,大力引进“三新两特一大”产业项目。加快提升纺织服装传统优势产业地位和竞争力,培育壮大百亿元级纺织服装优势产业集群,打造传统优势产业创新示范区,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三新”产业,培育发展大健康产业集群。抓住省推动珠三角地区产业有序梯度转移、深圳汕头深度协作等有利契机,高标准建设产业承接载体,加快营造有利于产业有序转移的发展环境,积极承接产业外溢,参与产业共建。深入实施质量强区战略,强化质量认证促进作用,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

  二是加快产业项目建设。推动汕头国际纺织服装产业基地项目基础配套工程、都市智谷汕头产业园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全球纺织品采购中心、信利康智慧园项目上半年开工。服务推进天浩锦纶、荣昌绿色智能纺织印染、东洋工业园通用厂房等纺织服装产业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加快盘活潮阳港码头,发挥临港优势,引进海上风电装备制造等临港产业,推进和平150MWp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中天元外加剂生产研究基地、中深塑海门科技产业园、广二轻液态包装设备生产厂区、丰树潮阳现代物流产业园、TCL循环经济产业创新基地等一批亿元级产业项目建设,做强新材料、装备制造、现代物流、循环经济等若干支柱产业。推进白求恩潮阳康养、汕头大健康科技产业园、苏科高新汕头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园等项目建设,促进健康与养老养生等产业融合发展。

  三是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抢抓产业平台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积极争取专项债券资金,完善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海门临港特色产业片区、金浦高新科技产业片区以及汕头国际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及市政基础设施、5G、物联网等配套服务设施。抢抓全市推进“工改工”盘活低效用地、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利契机,提速推进金浦、贵屿新厝、贵屿园区(A、B区)等“工改工”项目建设,增加标准化厂房供给,为产业发展腾出空间。

  (三)转变职能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营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持续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工作,全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一门式一网式”工作,加快“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推进数据资源“一网共享”,推出一批“秒报秒批”事项。加强工程建设项目水电气热网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协调联动,加大政府部门及供水供电供气企业信息联络沟通力度,推动水电气热网联动报装便利化。推广“粤省事”“粤商通”“粤智助”“粤政易”应用,逐步深化手机移动端办事。推行“阳光政务”,公开流程、时限、办理进度,实现办事全流程可查询的可视化管理。进一步落实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工作,推进镇(街道)公共服务中心政务服务改革,促进政务服务便民惠企、提速增效。

  二是强化法治保障,构建清亲政商关系。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打破各种形式的市场准入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实施好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持续发挥政企“直通车”作用,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落实工业、服务业减税降费等纾困政策,降低用地成本,鼓励连片“工改工”项目,鼓励企业建设高层标准厂房,开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支持解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用地需求。

  三是凝聚侨心、发挥侨力。积极构建联侨平台,优化惠侨服务,关注在外华侨华人企业家投资意向,引导侨商回乡投资创业。借助第二十二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和第十届国际潮商大会在汕举办的契机,积极联系、主动对接来汕参会侨商侨企,服务侨商考察洽谈投资项目,开展一对一招商服务,增强企业来潮阳投资信心。

  (四)积极主动促进区域融合

  一是加快推进富民兴村产业发展。健全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工作机制,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立足镇域特色资源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农田整治提升行动,完成7000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和1200亩以上水田垦造任务,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着力推进粮食生产稳面积提产能。做强特色农业产业,全面推进潮阳区省级丝苗米产业园提质扩容,加快特色水果、优质蔬菜2个市级产业园,“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工作。加快建设粤东三科农产品物流园、汕头农产品电商批发商贸城,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抓好粮食、水产品、畜牧业生产管理工作,确保主要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

  二是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推进汕汕铁路潮阳段、潮汕环线高速公路三期工程京灶大桥潮阳段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潮阳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项目汕南大道潮阳段一期、二期工程,打通区域合作交通脉络。加快启动饶西路一期工程,完善厦深铁路潮阳站站前广场周边道路配套。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时序,争取金贵线、西胪内八乡环线工程如期建成投入使用。持续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围绕实现“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总目标,推动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是着力改善城乡发展环境。落实好革命老区对口支援工作,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推进水、电、路、网等城乡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快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加快建设三江连通后续优化工程潮阳供水配套工程,分步实施供水直抄到户管网升级改造,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推动公共服务提标扩面,强化医疗卫生、教育资源、养老托育、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供给,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合理配置。积极在重点工程项目中试点实施以工代赈,促进群众就近就业增收。

  (五)凝心聚力建设绿美潮阳

  一是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纺织服装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依托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发展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创建行动,形成崇尚绿色生活的社会氛围。

  二是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美丽宜居家园。推动练江整治工作从“1.0版本”向“2.0版本”提档升级,将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持续深化环境整治、内涝整治、黑臭水体整治。加快推进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深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整治工作。加强生态污染防治,深化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持续提升城乡绿化美化水平,因地制宜建设“四小园”、口袋公园。贯彻落实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部署,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环境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科学应对突发环境事件。

  (六)持之以恒增进民生福祉

  一是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抓实抓细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加快中医院异地新建提升、大峰医院一期改扩建等医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健全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促进康养医养融合发展、培育壮大养老托育产业。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启动第二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潮阳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继续落实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统筹抓好农村劳动力、高校毕业生以及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工作,加强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区建设,着力打造适应潮阳高质量发展需要的现代化人才队伍。

  二是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奋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潮阳、法治潮阳。用好退役军人应急救助资金,进一步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开展退役军人志愿服务。深入实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引导广大青年为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扎实做好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食品药品消费安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做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行政村(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十个有”创建工作。坚持防范化解消防安全风险,加快金浦、城南消防救援站项目建设。

  三是提升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举办多形式的文化惠民活动,丰富文化供给。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遗传承保护,发掘“旅游+”发展潜力,打造红色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加快实施潮阳区体育中心升级改造,持续建设、完善全民健身体育场地,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持久化发展,加强道路公共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潮阳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