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潮阳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分享到:
潮阳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 2024-04-08 10:36
  • 来源: 潮阳区发展和改革局
  • 发布机构:潮阳区门户网站
  • 【字体:    

  ──2024年3月26日在汕头市潮阳区

  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潮阳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黄厚杰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作潮阳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工作部署和省委“1310”具体部署,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城乡协调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区经济发展呈稳中向好态势。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5.70亿元,增长4.2%(比去年同期,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26亿元、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310.10亿元、增长3.9%,第三产业增加值209.34亿元、增长4.8%,三次产业结构为6.5:55.8:37.7。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61亿元,增长26.4%,其中税收收入11.24亿元,增长24.8%。

  (一) 稳住增长,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全力释放投资增量。2023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交通运输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投资拉动作用明显,分别增长118.4%、13.7%、7.9%。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23年新落地项目48个,投资额172.37亿元,超额完成年度预期目标;新开工项目30个,投资总额49.25亿元,新投产项目11个,投资总额20.36亿元。重大项目联合审批工作机制高效运作,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5000万元以上大项目投资增长14.5%,全区45个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年度完成投资102.71亿元。总投资62亿元的汕头国际纺织城(工业园区、全球纺织品采购中心)项目从拍地到开工仅用3个月时间;总投资10亿元的圆通汕头智创园项目从初步接洽到拍地建设仅用4个月时间;总投资10亿元的广东粤大国际酒店项目正式开工。项目谋划储备充足,申报通过2023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共33个,总投资428.9亿元,年度债券资金需求86.45亿元,其中有26个项目已开工建设。

  持续恢复和扩大消费。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74亿元,增长5.4%。新增限上批发业企业7家、零售业企业10家、住餐业企业5家,规上服务业企业9家。积极推动汽车消费、家电下乡、“粤消费 粤精彩”等各类促消费活动,限上批发业、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分别增长1.6%、22.6%,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增长16.6%。总投资30亿元,定位为粤东首席智慧农产品物流园、一级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粤东三科农产品物流园部分业态已投入运营,蔬菜区日成交量约800吨。区各大电商企业参加2023全国网上年货节活动,线上成交订单数69860单。积极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启动英歌舞常态化表演,举办“中国旅游日”、第九届杨梅节等文旅活动,推出一批乡村旅游特色精品线,推动消费提质升级,全区主要景区接待游客量近80万人次,较上一年度翻一番。

  支持服务外贸企业发展。扩大外贸企业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支持承保我区出口贸易规模达1.68亿美元、增长84.6%。组织区103家企业参加第二届中国•潮汕国际纺织服装博览会,34家企业参加133届广交会、50家企业参加134届广交会,利用展会平台拓宽外贸渠道。发挥“金融活水”作用,2023年区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累计授信放贷3218万元。积极推广“信易贷”模式,2023年通过“中小融”平台新增注册企业数20户,实现融资79笔,完成授信5.01亿元;通过“粤信融”平台新增注册企业数64户,实现融资108笔,完成授信8.17亿元。

  (二) 紧抓转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制造业“家底”做优做强。全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98.53亿元、增长1.9%,规上工业增加值185.77亿元、增长4.8%,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6家。纺织服装产业支撑有力,年创产值373.81亿元,全区深入实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五年行动计划,以总投资305亿元的汕头国际纺织城顺利开工建设为新起点,支持推动都市智慧产业园、全球纺织品采购中心、纺织工业园、东洋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加快打造千亿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能源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年创产值162.46亿元。广东华电丰盛汕头电厂“上大压小”新建项目建成投产,潮阳和平15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基本完成建设,海上风电、新型储能等新能源领域项目签约落地,能源安全底线牢固坚实。塑料制品、纸品文具、电器拆解等特色产业加快转型升级,金浦明得纸品、金中发纸业、万欣纸业,谷饶蓝天成实业、贵屿龙顶洋工业区等企业加快实施“工改工”项目,TCL循环经济产业创新基地项目顺利完成约6.7万平方米厂房建设。

  产业载体建设高规格推进。全区加快打造总面积超2.5万亩的“一城三园区”产业平台,2023年园区基础设施投资达26.61亿元。汕头国际纺织城、汕头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海门片区纳入深圳龙华—汕头潮阳区共建产业园范围,企业落户迎来更多政策利好。汕头国际纺织城首期开发面积2090亩,建设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的全球纺织品采购中心和纺织工业园主体结构封顶;都市智慧产业园一期23万平方米厂房建成,已有14家企业进驻。海门临港特色产业片区成功纳入省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已有总投资超370亿元的10个产业转移项目落地,汕头市绿色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各项前期工作有序推进。金浦高新科技产业片区三横一纵路网路基工程基本完成,电水气路网等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加快推进园区废气收集处理设施升级改造,促进电器拆解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

  创新发展动能不断增强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2023年新增技改登记备案项目46项、高新技术企业2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宝克文具、金叶科技等8家企业获评2023年第一批广东省创新型中小企业称号。强化知识产权成果转化运用,组织开展潮阳区2023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暨纺织服装行业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专题培训,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8笔,质押金额约8.85亿元。全区新增授权专利量2916件,新增商标注册量5270件,现有集体商标20件、数量全市第一。完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推进5G商用和网络共建共享,全区已建成5G基站2197座,开放公共资源100个,重点保障企业厂区、工业园区网络覆盖。大力引导企业数字化转型,累计实施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234家。

  (三) 突出重点,推进改革开放协作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推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破除市场准入、项目招标投标隐性壁垒,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2023年全区新登记经营主体19398家,增长31.5%,引导扶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107户。区政务服务中心组建专业的帮办代办服务队伍,为开办企业、工程建设类项目审批提供全程免费帮办代办服务。重点事项便利化程度持续提高,企业登记设立可0.5个工作日办结;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全流程网上办理,1天内即可取得电子证照;建设工程施工许可办理时限由原3个工作日缩短为1个工作日,施行分阶段办理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实行“告知承诺制”;区政务服务大厅及主要公用事业单位营业厅设立“水电气热网联动报装专窗”,全区试行“信用办电”。开展“无证明城市”创建,全区范围内首批449项“无证明城市”证明取消事项已公布实施。

  企业服务质效不断提升。致力打造综合成本低营商优势,潮阳区综合用热蒸汽价格为全市最低,汕头国际纺织城供水价格参照汕头市区非居民用水价格执行,全区工业厂房房产(不动产)测绘费参照住宅用房标准收费,取消原工业厂房房产预测绘费用,打造“潮e办”品牌,推出“潮阳税务优化税收营商环境16条”,出台《潮阳区支持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配套政策,在投资激励、企业发展、创新创业、金融服务、人才引育、政务服务等方面对招商引资项目和企业给予支持。开展暖企走访行动,常态化走访服务重点工业、服务业、建筑业、房地产、批零住餐企业。畅通政企“直通车”,协调解决企业办理免税证明、融资、用能、申报专精特新企业等各类诉求共26宗。

  对口帮扶协作工作走深走实。深化与深圳市龙华区的对口帮扶交流互访,促进两地在产业协作、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合作交流。签订共建产业合作园区战略协议,以纺织服装、新能源两大产业为核心构建产业链条。邀请珠三角智库机构和龙头企业组建数字化转型工作专班,成立“龙华—潮阳产业协作纺织服装产业数字化生态联盟”。谋划实施10个2023年度产业协作专项资金项目,覆盖共建园区建设提升、企业奖补、招商推介、营商环境提升、数字化转型等领域。选址龙华区大浪时尚小镇建设汕头市潮阳区(深圳龙华)产业协作创新中心“反向飞地”,为两区产业、企业、人才、技术等交流协作提供重要支撑平台。建立营商环境对口帮扶工作机制,签订龙华潮阳两地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合作协议,实现企业登记注册、水利工程开工情况备案等39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域通办”。

  (四) 区域协调,全面实施“百千万工程”

  县域经济特色化发展。明确我区实施“百千万工程”的“1344”发展思路,锚定打造传统产业创新示范区、成为县域经济典型区的目标精准发力。全市首场“百千万工程”示范创建现场观摩会在海门镇成功举办,海门镇、谷饶镇入选2023年全国千强镇,全市仅两镇上榜。抓住深圳驻镇帮镇扶村契机,各镇、街道加快编制镇域乡村振兴规划、驻镇帮镇扶村五年规划,捋顺镇域经济发展思路。坚持自力更生与政策扶持相结合,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有效利用农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扶持发展西胪镇埔尾村等21个壮大村级集体项目。探索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创新“党建+金融+科技”服务模式,在关埠镇启动全国首个县域政务领域线上政府贴息项目,预计可撬动1亿元信贷资金,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城镇建设均衡化发展。突出典型引路,海门镇加快打造省级美丽圩镇,和平镇、谷饶镇积极创建中心镇,贵屿镇、金灶镇聚焦打造工业、农业专业镇。实施县城补短板强弱项行动,积极申报争取债券资金23.96亿元,安排用于农业、水利、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2023年全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4.3亿元,增长118.4%,汕汕铁路潮阳段、牛田洋快速通道潮阳段建成投入使用,潮汕环线京灶大桥潮阳段、汕南大道潮阳段一期工程加快建设。2023年度“四好农村路”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共新改建农村公路22.16公里、改造危旧桥4座、实施农村公路安防工程38.07公里。供水直抄到户管网升级改造首期建设基本完成,第四水厂及原水管道配套工程、城区供水管网升级改造工程加快推进。城区和谷饶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项目四期工程完成敷设管网57.5公里。110千伏河溪输变电工程如期投产,全区新增充电基础设施备案项目22个,新增充电桩70台。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海门湾桥闸国考断面水质类别稳定在IV类,新增纳入的16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自然村全部完成治理任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践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全区开展植树活动共种植各类苗木超16万株,绿化面积3525亩,新增打造“四小园”1020个。全区已建成万里碧道49公里,七星墩华美社区湿地公园、金浦梅花湿地公园水清岸绿,呈现出生态宜居的乡村图景。

  乡村振兴多元化发展在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和防止返贫“两条底线”上取得新成效。2023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89亿元、增长2.6%,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7.56万亩,完成1768.9亩撂荒地复耕复种,推进2023年度7000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畜禽标准化和生态健康养殖水平在汕头市保持前列,“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等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在4个重点工程项目中试点实施以工代赈。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农带农作用,统筹提升省级潮阳区丝苗米产业园规划,继续推进产业园建设。特色水果、优质蔬菜2个市级产业园建设进度分别达到98%和68%,34个“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加快建设。积极探索发展富民兴村产业,金灶东里农贸综合体、特色果品交易中心基本完工,金灶镇桥陈红色旅游区被评为国家AAA旅游景区,关埠西平特色产业园、棉北水产业养殖基地、铜盂文旅核心示范带等项目有序推进。深挖潮侨历史文化底蕴,全市第一个镇(街道)级侨史展厅在文光街道设立。金浦三堡社区积极探索“乡贤+”模式,获得乡贤助力,支持项目引进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五) 聚焦民生,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

  基本公共服务不断强化。增加农村学前教育公办普惠性幼儿园学位供给,新增公办幼儿园21所,新增公办学位1890个;优化中小学校布局,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7877个。提升医疗公共资源配置,中医院异地新建提升工程顺利开工建设,大峰医院一期改扩建项目即将启动施工,全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规范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0-6岁儿童健康管理、中医药管理等重点项目均达预期目标。启动第一期70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20896户。

  兜底保障力度有力增强。全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81.12万人,领取待遇21.04万人,贫困人员养老保险费代缴2.16万名,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标准由每人每月190元提高至200元。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数134.71万人,资助困难群众参加城乡居民医保44540人。积极实施“城乡居保镇村通”工程,增设27台“裕农通”自助终端,每镇村配备“粤智助”自助机。就业创业帮扶力度加大,全区城镇新增就业5864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222人,开发安置公益性岗位97个,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525人,共受理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基层就业补贴等各项就业创业补贴共1987万元。多形式搭建平台推进劳动力供需对接,赴云南省昆明市开展“南粤春暖”招工引才专场系列活动,升级建设“南粤家政”综合服务示范基地,谋划建设“农村电商”培训和创业就业基地。

  精神文化需求更好满足。加强区图书馆、文化馆、13个综合文化站、273个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巩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基础。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开展书画笔会、剪纸展演、文化下乡、英歌进校园等各类文化活动。推动非遗文化传承创新,加强非遗人才培养,新增市级传承人13人、区级传承人67人。保护利用潮阳革命老区红色资源,积极推介万人冢、蔡楚生故居、赤杜岭南昌起义军营地旧址、桥陈红色村、深洋红色村等红色文化游线路。擦亮“千年古县·潮阳”旅游品牌,2023年潮阳区第一届练江龙舟赛成功举办,平静多年的练江重现“江水清清、赛龙夺锦”的热闹景象,潮阳英歌舞在汕头市国庆巡游、小公园文化展演活动中火爆出圈,“中华战舞”大放华彩。

  思危方能居安,在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区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一是经济发展实现赶超进位压力不小,省“百千万工程”把我区列为消薄类,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排名全省靠后。工业园区新引进项目大多还在建设或初步建成投产,短期内经济增长缺乏强劲动力。有效需求未完全释放,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土地、环境、劳动力等要素趋紧,制约投资增长。二是产业规模层次不高。传统产业占比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有待培育发展,镇、街道产业发展多由企业自发形成,产业规划缺位滞后。三是创新发展能力不足。制造业领域信息化、智能化程度还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弱。四是民生保障存在部分短板。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三保”及刚性支出占可用财力比重大,财政供养负担沉重,医疗、教育、公共交通等基本公共服务发展不均衡。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攻坚之年。今年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继续贯彻落实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和省委“1310”具体部署,全区围绕落实省委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部署,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加快发展特色经济、海洋经济,推进绿美潮阳生态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共同富裕,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压实工作责任,采取有力措施,以高质量发展支撑现代化新潮阳建设。2024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0%;

  ——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10.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0%;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0%;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0%;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围绕完成上述目标,建议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持续加快建设,在推动经济稳中求进上取得新进展

  一是加强经济运行管理。发挥好经济运行调度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加强经济运行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抓好经济发展各项工作。深入企业实地走访,积极收集协调解决企业诉求,全力降成本、提效能、强保障,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推动达到规模以上、限额以上营收标准的企业入库纳统。加快培育若干产值超100亿元、50亿元、30亿元的大型工业企业、先进制造业企业,鼓励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培育发展新动能等项目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申报中央预算内等上级补助资金。二是强化项目建设管理。统筹协调推进2024年总投资607.51亿元的53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年度完成投资117.61亿元。加快推进汕南大道潮阳段一期工程、三江连通后续优化工程潮阳供水配套工程、供水直抄到户管网升级改造等在建项目建设进度,着力抓好华能5、6号机组、华电汕头电厂煤电扩建项目、海上风电潮阳登陆点集中送出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确保项目建设尽快启动。科学谋划一批支柱型重大产业项目和补短板、强弱项的基础设施项目,申报国债、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上级资金,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三是提振消费市场活力。完善潮阳城区、和平、谷饶等商圈建设,围绕汽车、家电、美食、家居、电商直播等方面,引导大型商场超市、汽车企业、家电企业、建材企业举办多种形式的促消费活动。抓好新能源汽车优惠政策延期、居民换购住房等税费政策落实,提振新能源汽车消费,引导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加快粤东三科农产品物流园等大型商贸项目建设,发展专业果蔬批发、冷链仓储物流、生鲜电商等产业,打造潮汕地区的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拓宽线上消费渠道,强化潮阳电子商务创业园、微谷电子商务产业园、潮商科技有限公司跨境电商平台、星河电子商务产业园、茂兴电商产业园、贵屿网商批发电商园等电商平台服务作用,促进电商直播基地发展。

  (二)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

  一是打造集聚型产业发展平台。建好“一城三园区”产业平台,力争将汕头国际纺织城和海门临港特色产业片区打造成为产值超1000亿元的县域特色产业示范园区。加快汕头国际纺织城、金浦高新科技产业片区的市政工程建设,完善电水气路网基础设施配套,提速推进汕头市绿色新材料产业园区前期工作,提升改造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推动深圳市龙华区与汕头市潮阳区共建产业园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以市场化方式引入高水平园区运营开发商,联合打造一批创业孵化基地、科创街区和定制厂房。鼓励潮阳区企业入驻深圳龙华“反向飞地”,为企业提供办公空间或展示空间,开展产品应用、体验、展示,助力企业对接市场资源。积极融入汕头大型出口加工产业区规划建设,吸引和承接省内外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迁移,争取投资贸易、财税、要素保障等特殊优惠政策。二是利用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以科技创新解锁产业发展“新动力”。发挥龙华-潮阳纺织服装产业数字化生态联盟的载体作用,积极搭建集研发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管理、仓储物流、供需对接、公共服务等为一体的纺织产业综合性服务平台,引导企业应用前沿数字化技术,提升行业竞争力。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提升企业生产效能。加强政策宣传、科技特派员下乡服务、产学研合作交流,精准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大力培育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支持申报专利奖、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等项目,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三是推动潮阳特色产业扩量提质。加快培育“百千万工程”县域经济典型区,推动纺织服装、能源2个县域产业集群产值向千亿元和五百亿元迈进,发展壮大塑料制品、纸品文具、电器拆解、装备制造、建筑安装等若干个镇域特色产业,加快引进培育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大健康等新兴产业集群。纺织服装产业要加快汕头国际纺织城建设,为全球纺织品采购中心、纺织工业园、都市智慧产业园二期、东洋产业园的建设提供有利条件,服务好园区入驻企业及项目。能源产业要加快华能、华电项目开工建设,加快盘活利用潮阳港码头,促进海上风电、新型储能、海洋牧场、滨海旅游等现代海洋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新材料产业要加快建设汕头市绿色新材料产业园区,引进功能性纤维等新材料项目,强链补链赋能潮阳纺织服装产业发展。

  (三)强化跟踪服务,在深化改革创新上迈向新台阶

  一是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对标深圳稳步提升营商环境。“带土移植”深圳在政务服务、金融服务、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报装、办理建筑许可、招标投标等领域的营商环境改革典型经验做法,为项目落地建设营造良好投资环境。优化市场主体登记和退出机制,探索“一照通行”等改革举措,拓展“跨域通办”范围,优化跨域“视频办”、异地代收代办、一体机自助办模式。加快区政务服务中心易址新建,力争2024年6月实现整体搬迁。优化项目落地服务,加强帮办代办服务队伍建设,为开办企业、工程建设类项目审批提供全程免费帮办代办服务。落实潮阳优化营商环境16条,推动税收优惠政策直达快享。推动法治潮阳建设,提升依法行政、依法执法能力水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二是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持续推动“民营经济31条”落地见效,为企业发展添助力、增动力。积极探索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领域实施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的措施,加快推动要素向重点产业平台、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流动,从用地空间、融资要素等方面支持企业发展。多方面压减企业用地、用电、用气等运营成本,力争实现企业入驻我区一城三园区生产经营成本全市最低。强化土地要素保障,有序推进汕头国际纺织城、金浦高新科技产业片区、汕头市绿色新材料产业园区、城南街道大南居委环市路西侧片区、厦深铁路(潮阳站)进站路东侧片区等项目的土地征收成片开发工作。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大力推进“工改工”,积极盘活现有低效、闲置土地资源,增加工业建设用地和标准厂房供给,2024年力争新增工业用地1000亩。三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发挥深圳驻点招商工作机制和“反向飞地”纽带作用,积极对接深圳、珠三角城市产业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海门主平台、汕头国际纺织城意向投资项目落地,贯彻落实共建产业园区专项扶持政策,支持企业降低用电成本、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产值稳定增长等。对接引进深圳文化服务企业,助推共建产业园文旅资源串珠成链,形成聚集效应和品牌效应。发挥潮阳海内外乡贤众多的优势,借助2024年举办“两大国际潮人盛会”的东风,深入走访乡贤企业,拜访各地潮汕商协会,吸引乡贤来潮阳投资建设。

  (四)促进区域协调,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上形成新面貌

  一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围绕潮阳区培育县域经济典型区,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促进各镇、街道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落实好典型镇(街)、典型村(社区)培育工作,因地制宜做好海门镇、文光街道西门社区等典型镇、典型村(社区)建设规划。推进“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支持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公益捐赠、合作项目、发展产业、增加就业等方式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加大力度挖掘区域农业优势资源,建设好特色水果、优质蔬菜2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积极申报地理标志商标,赋能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是提升城乡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提高交通出行便利度,加快推进潮汕环线高速公路三期工程京灶大桥项目建设,推动汕南大道潮阳段二期、三期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国道228线潮阳区段改扩建工程,实施榕江片区、练江片区高速公路出入口风貌提升改造,提升省道234线金灶至北闸路段、省道237线贵屿至和平路段绿化美化水平。继续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争取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农村公路建设攻坚任务。强化供水保障,推进全区供水直抄到户管网升级改造2期6个子项工程建设。提高城乡供电均等化水平,推进住宅小区、农村充电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整治,继续推进农村供水“三同五化”和农村厕所改造提升。三是优化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绿美潮阳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因地制宜打造“四小园”、口袋公园。落实污水入管管控,健全污染天气应对机制,跟进潮阳区温室气体站建设,加强区域联防联控,扎实推进土壤污染监管,切实做好近岸海域综合清理整治。推动练江流域综合整治2.0提档升级,深化干支流综合整治。完善森林防火基础设施配套,加强环境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科学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深入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推动纺织服装产业绿色发展,落实能耗双控制度,做好投资项目节能审查,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探索碳资产开发合作路径。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创建行动,形成崇尚绿色生活的社会氛围。

  (五)重点改善民生,在社会建设水平上达到新高度

  一是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中医院异地新建提升、大峰医院一期改扩建,实施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强化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兜底作用,切实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推进“城乡居保镇村通”工程,加强社保经办标准化建设,提升便民服务水平。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鼓励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产业,着力提升残疾人康复救助水平,加大力度完善区公办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坚决落实“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要求,保障房地产市场稳定,加快实施第二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推进城乡中小学校布局优化,促进乡镇学校质量提升,强化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统筹抓好大众就业创业及重点群体就业再就业,持续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走深走实,落实好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用好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服务青年人才发展。二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提质增效,结合传统节日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提升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水平。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逐步完善体育公园配套设施,加快推进潮阳区体育中心升级改造。深入推进潮汕文化(潮阳)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做好潮阳“三园”保育活化,加快推进涵元塔修缮施工,全面推进英歌进校园。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打造“千年古县”旅游品牌,结合潮阳区非遗、美食、特色农产品等,策划打造农文旅精品路线和爆点项目。结合“百千万工程”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深入推进全域科普,实现全民科学素质水平新提高,加强道路公共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共建共享文明安全的交通环境。三是守好高质量发展安全底线。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多元共治格局,积极投入更高水平的平安潮阳建设。扎实做好拥军优抚工作,落实好退役军人接收安置、就业创业、补助发放、社保、医保等各项政策。推进实施潮阳区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组织引导青年有效参与社会治理。凝聚社会力量,关爱妇女健康,倡导儿童友好理念,加强法治引导和教育,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深入实施质量强区战略和标准化战略,发挥质量认证促进作用。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机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推进反食品浪费工作。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基本盘,持续深入开展工贸行业、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专项治理,做好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工作,加快全区应急指挥平台升级改造,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潮阳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_-_-